
今年政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今,新質生產力被視為撬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點,成為各地“百舸爭流”的澎湃動力。放眼長壽,現階段發展的新質生產力有哪些?該如何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又如何在經濟轉型中蓄勢發力、引領全區經濟發展?即日起,人人長壽客戶端推出《新質生產力 引領開門紅》,敬請持續關注!




【聚焦新質生產力】川維化工:“產銷研”一體化打造“綠色”VAE品牌
近日,記者從川維化工獲悉,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頒發2024年度“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證書”,該公司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乳液(VAE)產品連續21年獲得“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又叫“十環認證”,是國內最嚴格和最權威的綠色環保產品認證,是我國對產品環境行為進行認證并授予產品使用的唯一政府標識。獲得“十環認證”表明該產品不僅質量合格,而且在生產、使用和處理處置過程中符合特定的環境保護要求,與同類產品相比,具有無害、節約資源等環境優勢。據介紹,這一“綠色身份證”將有助于產品持續贏得市場和口碑,為行業綠色發展樹立榜樣。作為VAE產品國標的第一起草單位,川維化工長期致力于環保技術研發和生產流程優化,開展產品全產業鏈碳足跡評價工作。VAE(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乳液)是一種高性能的水溶性乳液,作為環保的綠色化工產品,廣泛應用在粘接劑、防水涂料、外墻保溫、地毯背膠、汽車內飾等領域,是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可或缺的綠色精細化工產品。川維化工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以市場為導向,打好產量質量、新產品開發、新裝置建設、市場開拓四大攻堅戰,實現了該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走在國內VAE生產企業前列,樹立了中國石化產品受市場歡迎的“綠色”品牌形象。在研發端,川維化工依托自有的研究院VAE研發團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中國石化主營業務發展需要,大力實施多品種、差異化、綠色化、精細化開發,20多個品種的系列產品滿足了各領域高端應用需求。通過自主創新,持續推進VAE產品技術提質增效、迭代升級,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0版VAE成套技術,支撐了川維VAE產能不斷擴大,成為川維化工重要的特色產品和創效產品。在生產端,川維化工的VAE裝備和技術在國外引進的基礎上,經過20多年的不斷消化吸收與技術創新,產能增長8倍,產品品種由6個發展到20多個,形成了成熟可靠的自有VAE生產技術。公司持續強化新產品生產管理,及時優化調整生產方案,有效發揮生產裝置運行潛力,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優勢,實現一套裝置多品種生產,質量指標穩定受控。正在建設中的6萬噸VAE擴能裝置項目將于年底投產,屆時,川維VAE總產能將達到18萬噸/年,進一步鞏固川維VAE產品在國內中西部區域的優勢。在市場端,創新“銷售+技術服務+物流服務”模式,在積極開發新產品的同時,做好新產品應用與跟蹤服務,使新產品迅速得到用戶認可,搶抓市場機遇。制定大客戶開發策略,與行業龍頭客戶進行戰略合作,為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噸桶、罐車和液袋等多種包裝方式供選擇。此外,根據海外客戶對VAE產品的要求,采取200公斤產品包裝桶和20噸集裝箱運輸方式,為海外客戶單獨備貨,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據介紹,川維化工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智慧與力量。記者 李杉
2024-04-12【聚焦新質生產力】智慧農業助力春耕“加速跑” 效益效率實現雙倍增

4月12日,記者在云臺鎮數智化育秧中心看到,工人正從智能育秧大棚取出秧苗,裝車送去移栽。當前,我區33萬畝水稻進入大規模插秧季節,今年我區打破傳統育秧方式,采取集中智能化育秧,大大提前插秧時間,智能化育秧讓水稻種植實現了“耕、種、防、收”全程機械化。“每天8小時就可以育成1.2萬盤,實現從浸種到育成可以機插的秧苗只需要25天。”數智化育秧中心現場技術負責人馮昌良介紹,智能化育秧相比傳統育秧,既節約了場地,又節約了時間。同時,還能把控育秧的成果,存活率更高,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智能化恒溫大棚育出的秧苗苗齊、苗壯、存活率高,十分便于機械插栽。”正在裝運秧苗的種植大戶蔣東成介紹,他在海棠鎮流轉了1300多畝稻田種植水稻,去年全部采用人工插秧,接近45天才全部插完,今年將把智能化恒溫大棚育出的秧苗用機器插栽,計劃25天插完。海棠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王琳琳介紹,今年該鎮水稻種植面積1.3萬余畝,耕、種、防、收都實現了機械化,目前插秧工作全面鋪開,全程機械化不僅縮短了插秧時間,還節約了成本。這得益于智能化育秧時間較短,今年我區大規模插秧提前了一周左右,33萬畝水稻預計5月上旬全部完成移栽工作。“耕、種、防、收”,全程機械化種植水稻不僅能節約成本,插秧時間提前的同時,也延長了再生稻生長周期,有利于提高再生稻產量,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記者 李輝 劉霞飛 實習生 曹鴻森
2024-04-12長壽:各行各業話國家安全
4月11日,在第九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即將到來之際,長壽區舉行“總體國家安全觀 創新引領10周年”主題演講比賽決賽。“作為一名中學老師,我格外注重將國家安全知識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從小培養孩子們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 “加強科技創新,維護國家科技安全,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重大任務”……當天,來自各行各業的參賽選手齊聚一堂,共話國家安全。他們以《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十年鑄魂:總體國家安全觀引領文化安全新跨越》《乘“自立自強”風 興“科技強國”夢》等為題,用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進行了一場場聲情并茂的演講,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贏得了陣陣掌聲。據悉,本次活動由區委國安辦、區總工會聯合舉辦。參賽選手們圍繞“總體國家安全觀 創新引領10周年”這一主題,通過講述自身經歷或身邊人、身邊事,以鮮活事例、真摯情感反映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10周年來國家安全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記者 但宇
2024-04-12石堰鎮:趕場天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普法宣傳

4月11日,石堰鎮利用趕場天開展“總體國家安全觀,創新引領10周年”為主題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傳活動,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向居民普及《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國防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以及反邪教、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反電信詐騙等相關知識。此次集中宣傳共發放宣傳手冊500余份、口袋500余個、圍腰100余條,進一步提高了居民防范、抵御安全風險的意識和反恐、反邪教的能力。記者 李輝
2024-04-12【推進數字重慶建設 打造中國西部數谷】長壽:數字化為基層治理賦能
前不久,菩提街道工作人員在對一體化治理平臺上報處置的網格事件和“民呼我為”群眾反映事項進行分析研判時發現,今年2月以來,群眾高頻反映城區占道經營問題。隨即,菩提街道協同區城市管理局開展市容秩序整治專項行動,累計整治東方水岸商業廣場、同元臨時市場、碧桂園3號門等區域3處,發放限期整改通知32份,暫扣文書11份,治理效果得到群眾一致好評。依托數據流打通決策流、執行流、業務流。在數字重慶建設中,菩提街道結合“141”基層治理體系改革,依托“民呼我為”應用線上分撥流轉,對高頻事項、難點棘手問題建立事件分流“三色”預警機制,明確綠色微事網格辦、黃色小事村居辦、紅色大事街道辦,實現“微事不出網格,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累計辦理各類事項13352件,滿意率100%。菩提街道是我區數字重慶建設的一個縮影。去年4月,數字重慶建設大會吹響“沖鋒號”以來,我區圍繞數字重慶建設“1361”整體框架布局,擼起袖子加油干,以數字化全面提升黨政機關整體智治能力、高質量發展能力及服務美好生活能力,基本形成“三級貫通、一屏統攬、一鍵調度、一辦到底、預警預判、松綁減負”6個標志性重點能力。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和一體化治理智治平臺工作成效并列全市第一。近日,重慶一三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蔣先生需要辦理企業注銷,他將相關資料提供給“鄰聚里·網格翼站”的網格員戚霞,通過“渝快辦”里面的企業注銷功能很快得到受理。蔣先生告訴記者,以前辦理這種業務需要跑多個部門,耗費近兩個月時間才能辦結,現在有了數字化的網格驛站,辦事方便又快捷。網格是基層治理的細胞。我區劃分網格1111個、微網格3763個,配備社區專職網格員753人,公開招錄網格員439人,整合水電氣訊各類力量10332人,網格員隊伍建設實現專職專業、實戰運轉。同時,通過每日巡查、晾曬排名等方式,推動網格員每日走訪重點人群,定期巡查重點場所,動態掌握情況,及時化解風險隱患。全面推廣使用“網格卡”,打造網格驛站93個,建立區級領導聯系社區、鎮街領導班子成員聯系網格制度,推動網格問題快速有效解決。同時,我區全面部署運行一體化治理智治平臺加強數據歸集,積極對接市級專班,依托IRS推動人房地物、水電氣、經濟生態等數據資源下沉168.24萬條。指導鎮街歸集“四板塊”數據,推動網格員動態核實更新“一標三實”數據25.57萬條。完善事件流轉辦理機制,實行三色分流等措施,提升平臺實戰實效。充分利用平臺及時感知、快速反映、多跨調度、跟蹤閉環等優勢,推動各鎮街累計下派任務80.76萬條、上報事件6.94萬件,任務完成率和事件辦結率均超過99.8%。數字重慶建設的基礎,是實現數據歸集賦能,在確保安全前提下促進數據要素自由流通,實現最大數據共享。我區于去年12月1日開始探索兩級貫通,目前有7個應用實現貫通,分別為民呼我為、情指行·全民反詐、三情聯動、八張問題清單、突發事件直報快響、危巖地災風險管控系統、渣土車監管一件事。試運行以來,鎮街通過平臺累計上報事件172個,主要聚焦在證件辦理、生產生活服務、社會保障與救助等方面。在場景應用方面,謀劃構建“一件事”場景25個,殘疾人入戶訪視一件事進入全市一本賬。全面上線長壽村社賽馬比拼應用,建立“五力雙評”綜合評估體系,實現對村(社區)干部管理考核的可量化、可視化。此外,我區積極承接市級成熟應用集成落地,做好“一表通”應用組件試點,出臺規范操作使用指南和運行管理辦法,建立常態調度、定期交流等級機制,推動上線38個臺賬,錄入數據9.8萬條,并投入實際運行。據了解,下一步,我區將堅持以下貫上,配合區城運中心做實兩級貫通。有序擴大鎮街實景地圖覆蓋范圍,增強“看圖作戰”能力。力爭全年有60%以上的核心業務上平臺跑道,增強體系平臺集成效應。同時,大力加強網格員隊伍建設。深化黨建統領網格治理專項行動,持續調整優化網格設置,配齊訓好網格力量,加強網格員職業體系建設,健全網格作用發揮、網格員管理“全鏈條”機制,進一步發揮好網格員前哨探頭作用,推動黨建統領基層智治規范化長效化,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長壽辨識度的最佳實踐。 記者 李秋晨 朱九天
2024-04-10特別關注|以產業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落地落實
2024-04-10
“長壽造”智能頭盔暢銷全國

在智能化轉型升級中,長壽高新區科技企業重慶大嘜物聯網公司將傳感器、物聯網、視頻監控與傳統的頭盔制造相結合,轉型智能頭盔生產,從傳統被動預防轉向主動預防,產品暢銷全國。圖為頭盔生產現場。記者 傅智治
2024-04-10長壽高新區:換電重卡數字網讓重卡物流成本下降20%
4月9日,記者從長壽高新區獲悉,園區與重慶交信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換電重卡數字網項目初見成效。初步統計,重卡的物流運行成本降低約20%。重慶交信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是交通部信息中心(交通運輸通信信息集團)旗下專業運輸物流科技平臺,2022年落地長壽,為數字化轉型保駕護航。該項目由交信物聯、上汽紅巖、國光光榮、蔚藍創造、所托瑞安、玖行科技等合作建設,具有線控底盤國產化、模組化電池調度、多車型技術兼容、多電池兼容換電等技術創新成果,取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系列重要技術成果。目前,已完成換電站示范站建設、區域換電網絡建設規劃、電池銀行組建、服務站建設等系列工作。據介紹,重卡換電數字網絡以開放式換電服務為服務形態,降低了廣大中小運輸企業享受新能源紅利的準入門檻,促進低碳物流和降本增效的紅利向社會開放。目前,區內1/3的運輸企業正在開展“油換電”替換工作,實現盡早享受新能源紅利。記者 傅智治
2024-04-09川維化工:做精做優做大做強PVA產品 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近日,多家海外客戶分批到川維化工開展國際化貿易交流,就進一步加強精細化工產品國際化貿易達成深入合作共識。而吸引這些海外客戶的是川維化工的核心產品——PVA(聚乙烯醇)。這些客戶很多都是全球知名化學公司和高端紙品加工商,屬于行業龍頭企業,他們在汽車玻璃膜、醫藥、日用品等領域為客戶定制精細化學品和材料,是PVA下游應用的高端領域。 川維化工是國內最強、最大的天然氣精細化工和新材料企業,同時也是中國天然氣化工產業的領軍企業,屬于重慶天然氣精細化工行業的鏈長企業。川維化工前身為四川維尼綸廠(川維廠),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親自批準引進的四大化纖基地之一,成立之初是為化解糧棉爭地矛盾,解決中國人民的穿衣問題。從技術受制于人,到行業領先,川維化工積極開拓創新。多年來,川維化工持續拓展PVA的應用領域,最初主要作為維尼綸纖維的原料,后來逐步在非纖維領域得到廣泛開發和應用。 川維化工營銷專家張保明介紹,川維化工的PVA已有40余年的生產歷史,年產量已達16萬噸/年。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出口以來,川維牌PVA已經出口到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今,川維化工能夠生產的PVA有80余個種類、140余個牌號。川維化工生產的PVA主要應用于汽車、光伏、醫藥、建筑、紡織等一些新興行業,品質達到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只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川維化工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企業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深化對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大意義的認識,加快把PVA產品做精、做優、做大、做強,繼續拓展在特殊領域和特殊應用,滿足行業的新需求,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記者 李秋晨 李輝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