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的工業發展藍圖中,長壽經開區正以綠色發展為核心,精心繪制著近零碳園區建設的宏偉藍圖。

2024年,長壽經開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扣“建設世界一流化工產業集聚區”的宏偉目標,在近零碳園區創建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其成功經驗為全國工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寶貴借鑒。
精細管理,奠定低碳轉型基石
踏入長壽經開區,現代化的工業風貌令人矚目。在這背后,是對碳排放的精細化管控。重慶鋼鐵、川維化工等40家重點企業,作為碳排放權交易的積極參與者,正引領著園區的低碳轉型。2023年,這些企業碳排放總量缺口顯著縮小至53萬噸,同比下降21%,履約費用減少了800萬元。這一成就得益于園區以近零碳園區建設為指引,不斷推動企業優化生產工藝、實施節能降碳項目。

在項目準入環節,長壽經開區堅守環保底線,嚴格落實規劃環評要求,將多個高污染、高風險項目拒之門外。自2020年以來,園區借助專家和第三方力量,對在建項目提供全方位幫扶指導。工作人員深入企業一線,從設備安裝到工藝流程,細致入微地幫助企業提升項目標準化建設水平。得益于此,20家次企業在建項目實現高效環保投產。同時,長壽經開區近零碳園區建設試點順利通過中期評估,節能降碳項目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8.4萬噸,標志著園區在近零碳建設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能源革新,點燃循環經濟新引擎
在望變電氣,屋頂上整齊排列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成為園區可再生能源供應的亮麗風景線。望變電氣已完成裝機容量9.4MW的屋頂光伏項目建設,為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園區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應用,鼓勵企業部署屋頂光伏發電試點項目,并開展整體分布式光伏規劃。與此同時,國際復合也完成了裝機容量1.4MW的屋頂光伏項目建設,為園區的綠色能源供應貢獻力量。

在氫能利用領域,川維化工建成了3000Nm3/h氫燃料電池供氫項目,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萬噸,實現了環保與效益的雙贏。恩力吉則建成了西南地區最大的充電寶,每天可提供20000kW?h錯峰電量,有效緩解了電力供需矛盾。重慶綜能國復公司建成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以天然氣為燃料,減少了煤炭用量,推動了園區能源結構的綠色多元化轉型。
循環經濟在長壽經開區已初具規模。以重慶鋼鐵、神龍騰達等龍頭企業為核心,園區形成了從鋼鐵輔料到廢鋼回收、鋼渣/礦渣綜合利用的全流程、循環化產業鏈。卡貝樂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利用裝置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7萬噸,多產甲醇19萬噸,經濟效益顯著;樂峰20萬噸/年合成氨項目的建成投運,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萬噸,利用副產氫氣5.6億立方米,充分展示了循環經濟的巨大潛力。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園區同樣不遺余力。通過推進10家企業有機廢氣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園區不斷提升大氣環境質量。威立雅作為環保改造的示范企業,已完成改造并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園區還不斷完善大氣預防預警體系,新建2座大氣預警站,使預警站點總數達到12座,實現了大氣預警化工區域的全覆蓋。
創新引領,塑造綠色產業新貌
走進新宙邦鋰電池材料生產車間,全自動化生產線正高效運轉,一瓶瓶高性能電解液源源不斷地下線。新宙邦的入駐為長壽經開區新能源材料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園區持續推動主導產業發展壯大,在天然氣化工、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多個領域發力,培育和引進了230余家產業鏈上重點企業,形成了多個特色產業集群。
在綠色管理方面,長壽經開區積極鼓勵企業申報綠色工廠認定。重慶韓拓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先進的節能設備和工藝成功入選市級“綠色工廠”,產品市場認可度顯著提升,訂單量大幅增長。目前,經開區已認定市級“綠色工廠”18家,其中國家級“綠色工廠”10家。

同時,長壽經開區持續規劃綠色產業路徑,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快區域規劃環評進程,提升行政審批效率。通過常態化調度重大項目環保手續辦理和加強事中環保指導服務,確保重大項目順利落地投產。
展望未來,長壽經開區將繼續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完善綠色制造體系,深化無廢工業園區建設。通過持續完善運營管理機制和加強碳核算體系建設,園區將監督企業碳配額履約工作,在近零碳園區建設的道路上不斷書寫新的輝煌篇章,向著世界一流化工產業集聚區的目標奮勇邁進。記者 李杉